雖然不能前往歐洲杯的決賽現場,但有沒有想過自己拍攝的助威視頻播放在決賽現場,被全世界的球迷看見?
近日,歐洲杯激戰正酣,雖然被推遲了一年,然而關注熱度不斷攀升,微博話題#vivo非凡時刻#也增加了此次賽事的熱度。據了解,vivo邀請球迷參與“vivo非凡時刻”歡呼征集,上傳自己的歡呼、助威和掌聲的視頻和圖片,為歐洲杯加油助威,話題閱讀量已接近2億。
歐洲杯比賽現場。受訪方供圖
在本屆歐洲杯,中國企業的“亮相”備受關注,vivo便是其中之一,也是..一家手機廠商。vivo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此次歐洲杯的合作伙伴,vivo希望借助歐洲杯這個平臺,向全世界的廣大球迷傳遞真實的人文體育精神。
科技賦能傳統體育賽事
在歐洲杯開幕式的表演環節中,承載著全球歡呼和熱情的藍色氣球在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上空冉冉升起,正式拉開了歐洲杯的帷幕。
“作為2020歐洲杯官方合作伙伴,同時也是歐洲杯史上..開閉幕式冠名合作伙伴。vivo將以數字化、人性化的方式賦能傳統體育賽事,以科技帶來更好的賽事體驗?!鄙鲜鲐撠熑吮硎?。
一位..的業內人士分析稱,體育賽事及活動的贊助是品牌與用戶溝通及聯系的眾多途徑之一,體育將打破文化壁壘,建立品牌與用戶之間的情感聯系。因此,許多品牌企業致力于..體育聯賽及賽事贊助。
“歐足聯倡導的體育精神價值與vivo倡導聯結與不懈創造的使命不謀而合,與歐足聯的合作是vivo品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歐洲杯是歐洲足球協會聯盟內.受矚目的..足球賽事,我們很高興能為全球足球迷創造非凡的歐洲杯體驗?!鄙鲜鲐撠熑吮硎?。
加速布局全球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可以看出,vivo正在迅速加大在歐洲,乃至全球的布局。
歐洲市場方面,2020年10月,vivo宣布進入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六個歐洲國家。今年2月,vivo進入羅馬尼亞和捷克市場,繼續擴大歐洲布局;6月,vivo在歐洲杯舉辦期間,宣布進入塞爾維亞和奧地利市場,計劃在年內覆蓋超過12個歐洲國家市場。
全球市場方面,自2014年正式開啟國際化征程以來,vivo在印度、印尼等東南亞、南亞國家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vivo的產品和服務已經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已經拓展到亞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為超過4億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且在去年已一躍進入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前五名。
vivo歐洲團隊代表。受訪方供圖
記者了解到,在拓展全球市場的過程中,本地化的經營策略“功不可沒”。以歐洲市場為例,vivo在正式進入市場前,希望充分了解歐洲用戶需求,提供適合歐洲用戶的產品。
為此,vivo在歐洲提前設立辦事處,于德國杜塞爾多夫的歐洲總部成立起一支由16個國家成員組成的團隊,充分利用..們成熟的個人經驗與本地化洞察,展開當地業務。
此外,在向市場推出新品前,vivo還對歐洲9000名消費者進行了研究訪談,充分了解當地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全球市場的開拓與進步,源于我們秉持的以用戶為導向的初心。正是這種對用戶洞察的投入,使得vivo能夠提供用戶喜愛的體驗?!鄙鲜鲐撠熑吮硎?。
人文理念與技術創新并重
布局全球市場,vivo堅持人文理念與技術創新并重。
據了解,vivo在2020年提出了“人文之悅”的品牌主張,即相信且關注每個人的真實情感,通過影像和設計,塑造一個更能與用戶共鳴,打動用戶,具有鮮明態度的品牌形象。
體育是vivo與消費者關聯的橋梁之一?!芭c體育賽事的合作不是曇花一現的短期行為,是長期、持續性的戰略規劃。歐足聯與vivo對追求卓越有著共同的熱情,是vivo面向全球市場,推進全球化進程中極其重要的伙伴。歐洲杯及它帶給全球球迷的情感觸動,是‘人文之悅’的.佳體現?!眝ivo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vivo X60系列為例,該系列是歐洲杯期間vivo重點推廣的產品,具體可以從影像、設計、體驗、性能等4個角度進行了解。
在影像方面,vivo與蔡司宣布達成全球戰略合作,vivo X60系列推出了vivo蔡司聯合影像系統,并搭載蔡司光學鏡頭。同時,X60 Pro和X60 Pro+還搭載了第二代微云臺。此兩款產品具備全新的VIS五軸視頻防抖功能,且X60 Pro+更有超廣角微云臺主攝加持,讓用戶可以捕捉球場內外的精彩瞬間。
在設計方面,X60系列延續了X系列的極致設計理念,X60機身纖薄至7.36mm(暗夜黑)/7.40mm(微光藍)。通過PCB布局優化,X60 Pro厚度為7.59mm,從正面到背面呈現出優雅的3D曲線,重量為177克。
在體驗和性能方面,X60系列顯示屏支持120Hz高刷新率,觸控采樣率提高至240Hz;X60系列的各方面運行效率和計算能力也都實現了顯著提升。
“X60系列在夜景、運動、人像拍攝等方面的提升,相信可以大大提升用戶對2020歐洲杯,乃至每一個體育賽事中美好瞬間的捕捉能力?!鄙鲜鲐撠熑吮硎?,希望在以往成績的基礎上,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喜好,在影像、系統、設計、性能四個長期戰略軌道上實現突破。
轉自人民網